知识与问答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上官尚光。上官尚光原名叫上官尚,他与司马光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互为发小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上官尚的家境十分优渥,他们家是光州地区有名的富裕家庭,他自己也是有名的富二代。而他之所以把名字改为上官尚光是因为他在感激司马光砸缸救他一事。

在司马光七岁之时,一群小孩在上官尚他们家玩耍,大人们在前面谈论要事,小孩子们就在后院里面嬉笑打闹。小小年纪的司马尚光却并不知道危险正悄然来临。

这时有小伙伴看到了上官尚光家里的这口大缸,便好奇地问缸里是什么东西。上官尚说这大缸是父亲特意去求的,里面可是有大宝贝呢。小伙伴们自然不相信他的话语,认为他是在撒谎。就起哄让上官尚去把大缸里面的宝贝拿出来,才相信他的话。

于是上官尚就爬上了大缸,可缸口太滑。扑通一声他就直直地落到了大缸里面。可宋代的家庭为了防止火灾大缸里面都放满了水以防不时之需。因此大缸里盛满了水,上官尚在水里扑腾起来,却也没有力气喊人。

其他的小伙伴们看到这种场景已经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期望大人们赶忙出来将上官尚救出来。只有司马光没有自乱阵脚,反而很冷静地去分析如何去救朋友。他突然发现周围有很多石头,于是他就搬起石头砸向石缸。就这样石缸在石头的猛击之下碎裂,上官尚就这样被司马光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听到喊叫声的大人们也在这时赶来,在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中弄清楚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大人们纷纷赞赏司马光的机智聪敏,而上官的家人更是对司马光表示了谢意。如果没有司马光的壮举可能上官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了。

典故出自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司马光砸缸》。

原文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义: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1、生:长,长到。

2、凛然:稳重的样子。

3、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

4、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5、至:至于,到达,甚至。

6、登瓮:站在大缸上。

7、去:离开。

8、迸:流出来。

人物介绍:

1、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2、上官尚光,从上官家族现存的族谱中也可以找到他被救的记载,上官尚光经过商、做过官,但因为官场失意,后来干脆回老家当了教书先生。上官尚光回乡后,感念当年司马光的救命之恩,还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现存于光山县城西上官岗村。

故事道理:

平时一定要用脑子反复地思考问题,观察四周环境,要学会急中生智。到了发生事情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孰轻孰重,什么是重要的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张。

如果我们平时能多点思考问题,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发挥出自己的智慧,深入考虑重要性问题,无论有什么危急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修撰者简介:

脱脱,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

阿鲁图,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著名元朝末期重臣。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