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问答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描写的是什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描写的是两只大雁的生死之恋。这句话的意思是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出自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原文为: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

译文:

泰和五年,我到太原参加考试,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人,他说:“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杀掉了。另一只漏网的雁苦苦地叫个不停,不肯离开,最终碰死在地上。”我于是从捕雁的人手中将雁买下,把这对死雁葬在汾河岸边,堆些石块作为标记,叫作“雁丘”。当时同行的人多为此赋诗,我也有一首《雁丘辞》。因为旧作不协音律,故现今将旧作加以修改订正。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注释:

①摸鱼儿:又名“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迈陂塘”。

②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乙丑(1205年),时元好问十六岁。

③并(bīng)州:即今太原,或误作“智州”。

④汾水: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

⑤累石为识(zhì):堆石头以为标志。识,标志,记号。

⑥雁丘:殉情的大雁之坟墓,在今山西阳曲县。一作“雁邱”。

⑦无宫商:指音律不协。宫商,泛指音律。

⑧直教:竟使。或作“怎教”。

⑨双飞客:指成双成对的大雁。或脱此三字。

⑩是中:此中。或衍“有”而作“是有中”。是,《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就”。

⑪痴儿女:指痴情的男女。

⑫荒烟:荒野的烟雾。

⑬平楚:平林,远树。或脱“楚”字。楚,丛木。

⑭万里:或脱此二字。

⑮暮景:《历代诗余》《词综》《词则》等作“暮雪”。

⑯为谁:《词综》《词则》等作“向谁”。

⑰天也妒:上天也妒忌大雁生死相随。

⑱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不相信殉情的大雁不会像普通莺莺燕燕一样一死化为黄尘。未信,不相信。燕子,或误作“蝶子”。

⑲千秋万古:千秋万代。

⑳骚人:诗人,文人。

赏析:

此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词人驰骋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以健笔写柔情,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烘托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

上片起句陡然发问,先声夺人,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通过诘问引起读者深思,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为下文描写大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接着一句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再接着二句则称大雁为“双飞客”,赋予大雁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其中,“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出铺垫。之后三句由殉情大雁而及人间的痴情男女,其中的“痴儿女”三字饱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结拍四句对大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词人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其中,“万里”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与“暮雪”状前景之艰难。

下片开头三句借对历史胜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前一句暗含汉武帝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时的煊赫,后二句则写汉武帝巡幸处如今的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二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之后二句写殉情大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强调殉情大雁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反衬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为下文的“来访雁丘”作出铺垫。最后四句从正面称赞殉情大雁,寄寓了词人对殉情大雁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其中,“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殉情大雁给人的感动之深。

全词围绕着开头的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勾连,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寓缠绵之情于蒙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创作背景:

据词序,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获知双雁故事,因而创作《雁丘辞》。大概原作(即《雁丘辞》)是一首诗,后来改为配合乐律的长短句词(即此词)。则此词并非元氏十六岁时的原作,吴庠《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定此词为元好问十六岁时所作,不妥。至于改定究在何年,已不可考,缪钺认为“较原作似亦不会相距过远”;沈祖棻《读〈遗山乐府〉》认为是“若干年以后”,但已非青年时代;狄宝心则认为是“晚年曾经改定”。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但父祖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即名震京师。二十七岁时,因蒙古军南侵而从家乡流落到河南。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年),擢尚书省椽,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国灭亡后,曾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后回故乡从事著述,终生不仕元朝。著有《遗山集》等。

上一篇:司马光是谁
下一篇:仙女下凡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