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有五代帝王,分别是:杨坚、杨广、杨侑、杨浩、杨侗。
1、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2、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
3、杨侑:
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619年),字仁辅,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
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镇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郡守。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帝,年号义宁。义宁二年(618年),将皇位禅让给大丞相李渊,降封酅国公,幽禁于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因病去世(一说遇害),时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为恭。
4、杨浩:
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后,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杨广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准备立蜀王杨秀为皇帝,众人舆论认为不行,于是杀死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又杀死齐王杨暕及其二子和燕王杨倓,隋朝的宗室、外戚,无论老幼一律杀死。只有杨浩因平时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设法保全了他。同月,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总理百官,以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的命令立杨浩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寿,住在别宫,只让杨浩签署发布诏敕而已,仍然派兵监守。
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被瓦岗军首领李密打败,率领残余部众两万人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南)。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杀杨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许,年号天寿。
5、杨侗:
隋恭帝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弘农华阴(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人。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为刘良娣。杨侗仪表俊美,秉性宽厚。大业二年,受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留守东都洛阳。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迁高阳太守。隋炀帝巡幸江都时,留守东都。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等人提议,认杨侗元德太子杨昭之子,与皇室血缘最近,于是在洛阳共同拥立他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皇泰,史称其为皇泰主或皇泰帝。追谥隋炀帝为明皇帝,庙号世祖,追谥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尊其母小刘良娣为皇太后。以段达为纳言、右翊卫大将军、代理民部尚书,王世充也任纳言、左翊卫大将军、代理吏部尚书,元文都为内史令、左骁卫大将军,卢楚也任内史令,皇甫无逸任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郭文懿任内史侍郎,赵长文任黄门侍郎。委托他们以机密要务,并制作金书铁券,藏在宫廷里。
皇泰二年(619年),被迫禅位,降封潞国公。同年五月,礼部尚书裴仁基以及他的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计划谋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因事情泄漏,王世充将他们全部杀死,并灭他们的三族。六月,王世充的兄长王世恽趁机而鼓动王世充杀掉杨侗,以使断绝人们复辟的念头。王世充派他的侄儿王行本带着毒酒到杨侗处,让杨侗喝毒酒。杨侗知道难免一死,请求与他的母亲刘良娣相见,王行本不允许。杨侗以布为席,焚香拜佛,说从今以后,望再也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于是喝了毒酒,不能应时绝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谥号为恭,史称皇泰主,时年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