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2024-09-03 13:20:59

所以然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这句话出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张子正蒙》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代表著作,其原文是“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
王夫之为其作注写道:“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这是以“固然”和“所以然”解释理,把理视为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我们必须弄清“固然”“所以然”的内涵,如此才能把握“理”的精义。
《说文解字》说:“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理字从玉,玉为玉石,里指内里,合起来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广义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韩非子·解老》也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把理看成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只能说明理的表面特征,但并不是理的本质。王夫之把理与固然、所以然联系起来,赋予理以新的内涵,可以说抓住了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