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问答

梧桐雨讲的是什么故事

《梧桐雨》讲的是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

《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该剧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其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辞,也使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韵味,成为元代历史剧的佼佼者。

内容简介:

全剧四折外加一个楔子。由楔子开场,幽州节度使张守琏,派裨将安禄山征讨奚契丹,禄山丧师失机,论罪当斩,但又爱惜他是骁勇好将才,便送他入京请唐明皇决断。丞相张九龄虽然力劝明皇诛斩安禄山,明皇不听,又把他给杨贵妃做义子。此时安禄山已暗下伺机作乱的野心。

第一折: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庆赏七夕,他赐贵妃七宝金钗和百花钿盒以表深情。深夜里,二人闲步瑶阶,共赏秋凉月景,因感于牛女情长,而对天盟誓——“愿世世永为夫妇”。

第二折:明皇和贵妃在沉香亭下设宴,四川道专使进贡给贵妃的荔枝正好送到,乘酒兴,贵妃在翠盘上演“霓裳羽衣舞”。正酒酣兴浓之际,左丞相李林甫人报安禄山叛军已近长安,力劝明皇幸蜀避兵,以观后变。

第三折:明皇带着贵妃、杨国忠、高力士和太子,在郭子仪、李光弼扈从下离京西行,半途因乡里父老之请,太子带郭、李二将,统领三千人马回京,主理中原杀贼等国事。但军兵行到马嵬驿(陕西省兴平县西),兵士忽然掣剑嗔忿,不肯前行,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报告军兵要“清除君侧奸邪”的意愿,明皇无奈,便任由兵士杀了杨国忠;但众军依然喧哗不进,陈玄礼又为兵士请求死贵妃,以安军心。明皇愤懑无奈,欲救无从,只得让高力士引贵妃到佛堂中缢死,军兵又率马践踏了尸首。明皇捡了贵妃的一条汗巾,哭着上马前行。

第四折:安史乱平,明皇回京,传位肃宗,退居西宫养老,日夕苦念贵妃,因此叫画工画了贵妃的遗容,以相对哭奠,依然心情抑郁,白发日多人越瘦。这天,越看画像越伤感,步出沉香亭畔遣闷,却是“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昔日同欢今冷落,更平添懊恨无聊。回到寝宫,昏灯长夜助人愁,秋虫、玉马争喧,闹得他焦燥难熬,苦闷地和衣瘫倒床上。忽然贵妃入来请他到长生殿赴宴,这梦境却被窗外雨打梧桐树的声音所惊觉。这一夜,他便对着梧桐、听着雨声、想着贵妃,在新秋的凉夜中,追思往事,悲伤目前,独自垂泪到天明。

赏析:

《梧桐雨》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其中也渗透了剧作家白朴在金元更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

在剧中,白朴虽然也花费笔墨描写杨贵妃与唐明皇缠绵悱侧的爱情,但更多则是借这出悲剧揭示人生变幻无常的深意。

《梧桐雨》写的是一出爱情悲剧,然而又不仅仅只是一出爱情悲剧,在白朴笔下李、杨二人既是这一悲剧的受害者,同时又是这一悲剧的制造者。这正是该剧不同于一般爱情戏的地方,李,杨爱情的悲剧性结局是由二人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唐明皇可以为所欲为,赦免安禄山已透露出他的颟顸昏愦,而与杨贵妃整日沉溺于歌舞之中,置社稷黎民于不顾,纵情声色,更为这一爱情悲剧埋下导火线,叛乱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剧本就是这样把李、杨之间的爱情置于广阔的政治历史背景之下来表现的。叛乱之前,二人坠入异乎寻常的温柔之乡,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真乃帝王家所罕有。然而兵变一至,生死关口,七夕蜜誓立即烟消云散,杨贵妃首先为这一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便是苟且保全了性命的唐明皇同样也要为此付出代价,那便是平叛后失去了帝位的他,不得不独自品尝咀嚼难以忍耐的孤寂与悔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更大的代价,因为它无法逃避。无可解脱而又无时无处不在。这种对心灵的折磨其实已不仅限于对爱妃之死的追悔,往昔的爱情只不过是他过去美好的帝王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象征,杨贵妃与他的地位。权力。尊严等密切相关。因此,对杨贵妃的追悼同时也就意味着对已逝去的那曾属于自己的一切的怀恋,爱情与政治便这样拴到了一块。

人物介绍:

1、唐玄宗(正末):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公元712—756年在位。一代中兴之主,开创了“开元盛世”。晚年沉湎于女色,专宠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

2、杨贵妃(旦):本名杨玉环,初为玄宗之子寿王妃,玄宗爱上她后,先让她当女道士,随即取入宫中,册封贵妃,受到玄宗专宠,“姊妹弟兄皆列土”。“安史之乱”起,在赴蜀避难途中,被逼无奈,自缢身亡。

3、安禄山(净):初为失机边将,后被升为渔阳节度使。发动“安史之乱”,使整个社会遭受巨大损失。后为下级刺杀身亡。

4、杨国忠:杨贵妃之兄,专权误国,在马嵬坡被愤怒的士卒杀死。

5、陈玄礼(外):右龙武将军,“安史之乱”发生后,统领禁军护驾西行。是诛杀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的组织者。

6、张九龄(外):丞相。曾劝唐玄宗不要留安禄山,不被采纳。

7、张守硅(冲末):幽州节度使,初为安禄山上级。

8、高力士:唐玄宗的宦官。

创作背景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新、旧《唐书》均有记载。唐代及唐以后的诗词、野史、笔记、小说以及曲作亦多所述,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德裕的《明皇十七事》、郑处诲的《明皇杂录》等;五代时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宋金时乐史的笔记小说《杨太真外传》,皇都风月主人编的《绿窗新话·杨贵妃私安禄山》、《明皇爱花奴羯鼓》、《杨贵妃舞霓裳曲》等“说话”,戏文《马践杨妃》,金院本《洗儿会》、《击梧桐》等。所有这些,都为白朴创作《梧桐雨》杂剧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剧名来于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句。

白朴生逢金元交替之时,与母亲在战乱纷争中走失,可以说是饱经离乱之苦。他从自身经历出发,依据自己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独到理解,创作出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作者简介:

白朴(1226年—1306年后),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租籍陕州(今山西河曲县),生于汴粱(今河南开封)。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粱,父白华随金哀宗出奔。城破,母死于难,白朴姐弟被元好问携之归真定(今河北正定),并受其教养。漂泊南北。

晚居金陵,放浪形骸,寄情词曲。词有《天籁集》。以杂剧著称,悲喜剧皆擅长,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有十六种,今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