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问答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全诗

正确的句子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不是诗句,是《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中的句子,原文为: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注释:

①被褐拥镰: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

②辟车:下马。

③以后吾亲:耽误了养亲的时间。

④间:阻隔。

⑤交游:交往。

⑥养:供养。

⑦年:年华。

⑧有:通“又”,用于整数于零数之间。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含义:

1、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2、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书籍简介: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宋儒子孝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世出很多。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创作背景:《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所云今本,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王肃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作者简介:

今本《孔子家语》是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托名孔安国所作的伪书。共十卷,四十四篇。王肃字子雍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卒

于魏甘露元年(256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黄初年间,被任为骑黄门侍郎,言至中领军。王肃推崇贾逵、马融而菲薄郑玄以今、古文名家经义综贯群经,创立“王学”,与“郑学”对立。王肃著述颇丰,所注《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等书,在晋代均被列于学言。此外,尚有《春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另外时是,王肃将伏生的《古文尚书》二十九篇割离为三十三篇另增二十五篇,伪作成《古文尚书》一部所增各篇,都极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这部伪书经孔颖达等人作《正义》之后,成为标准的官书,定于一尊,直到清初才被戳穿。《孔子家语》是王肃为了给他自撰的《圣证论》制造根据而托名孔安国作的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