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

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于是写下了《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的创作背景

汉末南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南匈奴左贤王掳入匈奴。其后文姬被左贤王纳为妃,并生二子。汉丞相曹操曾经与蔡邕交好,并知文姬颇有文才,当得知文姬遭遇后,乃派使者至匈奴面见单于,以重金赎回蔡文姬。蔡文姬托付侍女侍琴留下照顾其二子,自己单人毅然归汉。

胡笳简介

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救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胡笳十八拍》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即十八段的意思。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曲逐层倾诉蔡琰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剧性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