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Surface Pro 6值得买吗 看你主要用在哪里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2024-11-14 03:22:15

surface pro 6

大家都知道,微软在发布第一代Surface电脑时应该想不到它会变成今天的样子。2012年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快闪店我买到了和Windows 8一起发布的第一代Surface,那是搭载ARM芯片的平板电脑,虽然工业设计惊艳,但实际市场反响并不算好。直到2015年Surface Pro 4的上市才真正让Surface成为广为接受的个人计算设备,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

2018年的十一假期,第六代Surface Pro正式发布,节后没几天就已经在国内上市了,动作相当快。相比前作,Surface Pro 6除了黑色外壳回归,主要的变化是升级到8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其他功能和特性几乎没变,可以说是常规配置更新。

在2018年底,一台没有最新Type-C接口,配置与大多数轻薄笔记本相差无几,而且价格不算便宜的二合一笔记本电脑还能继续获得市场的认可吗?我试用了两周之后,有些话想说。

· 办公室白领不是Surface Pro 6目标用户

Surface Pro 6二合一形态决定了它不是一款能直接和轻薄笔记本电脑比较的产品。在现有的Surface产品线里,如果你只需要键盘鼠标的操作,应该选择传统形态的Surface Laptop 2或者更强大的Surface Book。作为键盘可拆卸的二合一产品,Surface Pro 6的主人应该是需要创造内容,但同时有很多手写、触摸操作的用户,或者做为一台主力PC设备的辅助机。

是谁不用键盘鼠标,需要整天画画写写呢?我认为是学生,以及某些细分领域比如创意、用户调研领域的使用者。离开键盘的Surface Pro 6重量只有770克,携带和使用相当轻松。Surface手写笔支持4096级压感和倾斜检测,就算作为专业绘画工具也可以胜任。

同时,Surface Pro 6仍然是一台完整的PC,连接上键盘就能回到Windows应用世界,不用考虑数据交换和应用兼容问题。有人会拿同时发布的苹果新一代iPad Pro与之比较,我认为这两者的选择并不困难:你需要PC生态应用还是iOS生态。它们都能被称为平板电脑,都支持手写和绘画,价格也有交集,但它们使用的应用程序不尽相同,操作习惯也大相径庭。另外,Surface Pro 6可以实现所有PC功能,而只有iPad对不少用户来说,还是不够的。

· 作为生产力工具相当合格

Surface Pro 6的最低配置是i5/8GB/128GB,对普通办公、笔记或手绘应用来说性能已经不错了。应该是为了与Surface Go拉开差距,这一代入门配置取消了M3处理器,让最便宜的Surface Pro也能有足够的性能。酷睿处理器除了性能的提升,新的制程也让功耗得到了较好控制。我使用的这台机器使用i5-8250,它的散热完全不是问题,大多数时候感受不到机器温度的影响。单独拿机身触摸或书写使用的话,你只会经常诧异于它的轻便,而不是担心机身发烫。

平板模式

Surface Pro 6 的屏幕分辨率为2736x1824,作为12.3英寸的电脑,它的细节展现能力足够优秀。主观观察,不论亮度、细节还是色彩表现,Surface Pro 6都是同档次移动设备中屏幕素质最高的一类。3:2的屏幕比例是我的最爱,特别是作为平板设备,这个比例让Surface Pro纵向使用时更舒服,那些16:9的平板电脑要我说并没有认真研究用户的需求。

摄像头、麦克风与传感器模组

隔了几年再次使用Surface产品,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它的Windows Hello摄像头刷脸登录功能。市面上已经有其他笔记本提供指纹登录,但仍然没有刷脸的体验简单直接。这一代Surface Pro的登录速度似乎更快了,也能在更大范围识别我的面孔。不需要正襟危坐,在唤醒电脑的同时它就能解锁进入桌面,几乎没有延迟。

· 笔和键盘虽贵也该买

Surface Pen是单独购买的配件,但如果你买了Surface Pro却不写写画画,会是挺大的浪费。与纸质记事本相比,在Surface Pro上书写绘画的体验已经很接近了。当然合成材料的笔尖和玻璃的接触不能完全实现签字笔和纸张的反馈,但考虑到信息电子化的便利性,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也能接受。我认为它可能比iPad Pro一代的手写笔体验还稍好一些,而且Surface Pen的笔尖是可以更换的,你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手感。

磁吸式触控笔

这一代Surface Pro键盘的体验相比早期有明显进步。早年间的Surface键盘键程比较小,框架也不太坚固,现在它的反馈手感已经几乎令人满意了,和不少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内置键盘没什么差异。受限于小尺寸机身面积,Surface键盘上的触摸板尺寸偏小,容易误触发右键。Surface专业键盘重310克,相比不到800克的机身来说迫切需要减轻分量。但估计在现有的工程制造水平上,无法做到价格、体验和重量三者兼得,这可能是比较均衡的妥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