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2023-09-12 21:25:58
基准利率是指政策利率,是一种政府主动调控的利率。当政府宣布改变基准利率时,银行机构也会跟进调整其贷款利率和定存利率。
基准利率是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或中央银行经政府批准后给定的最低利率,用于调节金融市场。一般地,当市场利率大于基准利率时,表明金融资产的需求很大,信贷的流动性越来越低,价格趋于上涨;当市场利率小于基准利率时,表明金融资产的需求较少,信贷的流动性较高,价格越来越低。
目前我国基准利率有四种,分别是名义基准利率、公定利率、政策性融资性基准利率、再融资基准利率。
名义基准利率,又称“名义利率”或“假设利率”,是国家确定的参考利率值,是以国家确定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根据贷款期限和贷款类型计算得到的实际利率值。名义基准利率通常用于记录债务利息的计息基准,也可以用来作为实际借贷率的参考。
公定利率是银行实行的利率,由银行政策性基准利率核算而成,具有清晰、稳定的计算公式。公定利率有活期利率、定期存款利率及贷款利率三个档次,被当成流动性管理的基础。
政策性融资性基准利率是指商业银行推出定期存款和贷款产品时,不按流动政策利率计算利息,而是按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计算利息的利率。这个基准利率由商业银行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指导的方案和相关政策随时调整具体的参数来确定。
再融资基准利率是商业银行向财政部借款时的利率,是商业银行向财政部借款时所采用的符合一定政策便利条件的利率,而且比商业银行普通贷款利率水平低。
总之,基准利率反映了不同机构之间借贷利率的基本比较,是政府和中央银行综合衡量宏观经济运行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按照“货币政策的综合管理原则”设定的利率值。变动的基准利率还能影响人们的理财策略,而基准利率的变动,也会传导到经济社会的各种领域,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形成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