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电子管。“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时,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被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弹道计算。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电子管。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知识拓展:
国内计算机的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中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
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国内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
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中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关于第一代计算机采用了什么物理器件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